初五及初六下午亮相‧蛇庙夜光青龙蛇起舞
夜光青龙蛇追逐蛇珠。(图:星洲日报)
人们向来视蛇为险恶的动物,乡下人见蛇,无不欲除之而后快,惟恐留它活命危害他人。
檳城有一种蛇,平时慵懒的躺在树上一动也不动,人类接近它也不会溜之大吉,可人们从来不对它下毒手。这种蛇就是在檳城蛇庙“掛单"了两百多年的青龙蛇。
蛇庙原名福兴宫,位於檳城西南区的万脚兰。青龙蛇是庙里传统对这种蛇的尊称,它有美丽的青黄色斑纹,被人神化为吉祥的青龙蛇,名字起得十分传神。
檳城乡区的人称它为“拿督公蛇"。拿督公是华人对友族地方守护神的尊称。乡下人尊它为神,只差没有见到它就双手合十膜拜。
这种蛇在蛇庙到处可见。它们盘伏在神龕、香案、烛台、花瓶、樑柱,或墙上,老神在在的躺著不动,不知就里的人还以为是塑胶蛇。
除非有人伸手捉它,才会看到它捲动修长身躯,和抬头伸颈的微小动作。游客喜欢把它掛在颈项上拍照,或把它托在手上逗玩,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被它咬伤。
青龙蛇日益减少
蛇庙后院种树供繁衍后代
乡区的拿督公蛇虽然不会躲避人,却不隨便进屋。可是,蛇庙就像它们的老家,它们在蛇庙棲息,在那里脱皮蜕化,也在那里繁衍后代。
根据记载,1795年佛诞,有一只青龙蛇进庙吃了供桌上的食物,后来陆陆续续有一些青龙蛇进庙,並且数目越来越多。 一般上头呈三角形的都是毒蛇。青龙蛇的头呈三角形,毒性却不强。据说,身强力壮者被它咬,只是伤口部位肿胀疼痛,並无大碍。
只要不用手大力的捏青龙蛇,或令它感到安全受到威胁,通常它不会咬人。
檳城人尊它是神蛇,只有欢迎它进庙,不会驱逐它。它是胎生蛇类,每年两胎,每胎生產十多廿只像蚯蚓那么大的小蛇。鸟类把它的小蛇视为裹腹的小虫,是小蛇的天敌。
青龙蛇昼伏夜动
大批青龙蛇的出现,令蛇庙闻名遐邇,吸引更多香客和游人进庙。庙祝以鸡蛋餵养青龙蛇,让它们在庙里安居。
它有昼伏夜动的习性,晚上是它活跃的时刻,老鼠和小鸟是它的猎物。它成长的速度缓慢,成蛇可达3呎长。
上世纪80年代,蛇庙附近的树林变成工厂林立的工业区,蛇庙的青龙蛇失去天然繁殖场,数目日益减少。
为了让青龙蛇继续繁衍后代,蛇庙遂在后院栽种树木,提供它繁殖的天然屏障。
沈相全:配合193週年庆
蛇庙首办庙会
舞蛇成为华人迎接蛇年的新时尚,群蛇飞舞当中,檳城旅游胜地蛇庙推出的“夜光青龙蛇",甫出世便引人注目,中文网站纷纷转载它的新闻。
蛇庙酬神理事会主席沈相全说,夜光青龙蛇將在蛇年大年初五下午4时至晚上11时许的蛇庙请火预测经济仪式,和初六下午5时至午夜12时的新春庙会亮相。
他说,蛇庙从来没有办过任何庙会,这次是配合庆祝创庙193週年纪念,首次举行庙会。
人们可於这两个晚上到蛇庙逛庙会,在观赏夜光青龙蛇的曼妙舞姿,和接受它的祝福之余,也瞭解坐镇蛇庙的清水祖师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启示。
郑永梁:长51呎重15公斤
7人舞动夜光青龙蛇
华人近年流行“舞生肖"迎接农历新年。在最近的牛年舞牛、然后是虎年舞虎,接著的兔年因为没有舞兔习俗,暂停了“舞生肖"贺岁活动。
接下来的龙年则是龙飞凤舞,除了舞龙,连凤也祭出来大舞特舞,来个龙凤呈祥。
这个蛇年少不了舞蛇。人类与蛇关係不友善,如何把舞蛇合理化为迎春纳福的吉祥活动?
如果蛇年舞的是檳城蛇庙温驯的神蛇,相信有足够的说服力,告诉人们舞动的是一条降福人间的祥蛇。
蛇庙同仁於去年11月委託怡保忠圣龙狮贸易负责人郑永梁,以庙里的青龙蛇形態,创作了由7人舞动,长51呎,重15公斤的“夜光青龙蛇"。
夜光青龙蛇的舞法,与舞动夜光舞龙各呈精彩。7名舞蛇队员各持1节蛇身,令它呈S形蠕动,上下翻飞翩翩起舞,並且不断伸缩红色的舌头吐信,威武的追逐另1名队员手持的蛇珠。
你知道吗?
供奉清水祖师
蛇庙前名清水庙,也叫清云岩,后来易名福兴宫,庙里供奉的是为救病黎尝毒药,脸色变黑的清水祖师。
追溯歷史,清水祖师是宋末抗元英雄陈昭应的法號。
他晚年隱居福建安溪县为僧,1109年卒於清水巖,乡人立庙祀之。一名陈姓安溪人下南洋,带来了清水祖师信仰。
1820年的蛇庙只是一间小茅屋,160年前才建成目前的规模。
在此之前有3名和尚从中国来到檳榔屿,在远离乔治市的清水祖师庙住了下来。当时附近一带都是园坵,生產运到欧洲之后昂贵如金的胡椒。
3名和尚医术了得,却十分谦虚,人们的病痊癒了,他们推说是清水祖师庇佑,药到病除。
清水祖师在中国福建原乡被称为乌面祖师。传说,清水祖师在世时慈悲行医济世,为求深入瞭解草药的效力,经常亲自尝草药,由於服下太多有毒的草药,脸色变得乌黑。
在市区前往万脚兰中途,今天牛汝莪所在地的大小山丘,是当时著名的布朗园,园主是英籍慈善家大卫布朗(David Brown)。有一次他得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重病,群医束手无策,久医不癒,却给3名和尚医好了。
3名和尚治癒大卫布朗,仍然假託清水祖师之名,指是祖师有灵。大卫布朗深信不疑,拨出一块土地给3名和尚建庙,答谢神恩。
(星洲日报/大北马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